原子性
原子性指的是一个或者多个操作在 CPU 执行的过程中不被中断的特性
线程切换 带来的原子性问题
Java 并发程序都是基于多线程的,操作系统为了充分利用CPU的资源,将CPU分成若干个时间片,在多线程环境下,线程会被操作系统调度进行任务切换。
为了直观的了解什么是原子性,我们看下下面哪些操作是原子性操作
1 | int count = 0; //1 |
上面展示语句中,除了语句1是原子操作,其它两个语句都不是原子性操作,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语句2
其实语句2在执行的时候,包含三个指令操作
- 指令 1:首先,需要把变量 count 从内存加载到 CPU的寄存器
- 指令 2:之后,在寄存器中执行 +1 操作;
- 指令 3:最后,将结果写入内存
对于上面的三条指令来说,如果线程 A 在指令 1 执行完后做线程切换,线程 A 和线程 B 按照下图的序列执行,那么我们会发现两个线程都执行了 count+=1 的操作,但是得到的结果不是我们期望的 2,而是 1。
操作系统做任务切换,可以发生在任何一条CPU 指令执行完
有序性
有序性指的是程序按照代码的先后顺序执行
编译优化 带来的有序性问题
为了性能优化,编译器和处理器会进行指令重排序,有时候会改变程序中语句的先后顺序,比如程序:
1 | a = 5; //1 |
编译器优化后可能变成
1 | b = 20; //1 |
在这个例子中,编译器调整了语句的顺序,但是不影响程序的最终结果
synchronized(具有有序性、原子性、可见性)表示锁在同一时刻只能由一个线程进行获取,当锁被占用后,其他线程只能等待。
在单例模式的实现上有一种双重检验锁定的方式(Double-checked Locking)
1 | public class Singleton { |
我们先看 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
的未被编译器优化的操作
指令 1:分配一块内存 M;
指令 2:在内存 M 上初始化 Singleton 对象;
指令 3:然后 M 的地址赋值给 instance 变量。
编译器优化后的操作指令
指令 1:分配一块内存 M;
指令 2:将 M 的地址赋值给 instance 变量;
指令 3:然后在内存 M 上初始化 Singleton 对象。
现在有A,B两个线程,我们假设线程A先执行getInstance()
方法,当执行编译器优化后的操作指令2
时(此时候未完成对象的初始化),这时候发生了线程切换,那么线程B进入,刚好执行到第一次判断 instance==null
会发现instance
不等于null
了,所以直接返回instance
,而此时的 instance 是没有初始化过的。
现行的比较通用的做法就是采用静态内部类的方式来实现
1 | public class SingletonDemo { |
可见性
可见性指的是当一个线程修改了共享变量后,其他线程能够立即得知这个修改
缓存 导致的可见性问题
首先我们来看一下Java内存模型(JMM)
- 我们定义的所有变量都储存在
主内存
中 - 每个线程都有自己
独立的工作内存
,里面保存该线程使用到的变量的副本(主内存中该变量的一份拷贝) - 线程对共享变量所有的操作都必须在自己的工作内存中进行,不能直接从主内存中读写(不能越级)
- 不同线程之间也无法直接访问其他线程的工作内存中的变量,线程间变量值的传递需要通过主内存来进行。(同级不能相互访问)
共享变量可见性的实现原理:
线程1对共享变量的修改要被线程2及时看到的话,要经过如下步骤:
- 把工作内存1中更新的变量值刷新到主内存
- 把主内存中的变量的值更新到工作内存2中
可以使用 synchronized 、volatile 、final 来保证可见性